您的位置:葡萄酒商务网 > 营销 > 产业观察

产业观察

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分析一针见血,真的比周立波还毒舌

2015-06-26 17:04:51      作者:张春晖

中国葡萄酒产区、企业的尴尬


中国真正适合种植葡萄的地区不多。全球葡萄酒产区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海岸酒,法、澳、美、智、意、西的酒庄,基本都是沿着海岸线展开的,中国的海岸线虽然也很长,但纬度不同,一些地方气候条件也不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另一种是沙地酒,这个在中国还有一定的区域可以种植。



而中国一些本土葡萄酒企业,他们偌大的市值来自哪里?房地产!所以他们实质上是房地产公司,而不是葡萄酒公司!


另外,中国本地产的葡萄收购价一吨超过4000元,而进口葡萄酒散酒到岸价也就一吨4000元,难道要长期贴钱、贴时间自己酿?


是谁培养了中国消费者的装逼和任性?


中国目前的葡萄酒消费状态就像二十年前的美国,那时美国餐桌上还没有出现葡萄酒,而20年的时间美国一跃成为世界葡萄酒消费大国及新世界酒的重要产区,美国纳帕也是中国消费者追捧的一个产区。而此时此刻的中国,却又不太像那时的美国,因为中国葡萄酒被一群装逼的人影响了。



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分为两个阶层三类人,两个阶层分别是装逼与任性,具体表现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人。


第一类是以WSET为荣的,这种人追求逼格,以考到多少级来证明自己的逼格。端起一杯葡萄酒就讲这酒的前世今生三姑六婆,讲天气讲质地讲体温讲风讲雨讲收成,眼睛看着杯中酒讲颜色讲甜、讲酸、讲苦、讲单宁、讲空气、讲木桶、讲杯子。一口下去微微闭目作神游融入状似乎他就是那个古堡十八辈祖宗的某个管家或佣人,深受那酒的熏陶,如酒神附身,连拔个酒塞的声音都如同听天籁之音。而他真正满足的是什么?是同桌同伴同学同事们仰望他的目光,他用眼睛的余光扫描着他们,内心那股压抑不住的声音就快要涌出来了:知道什么是逼格吗?土人。


第二类人很可怜,是喜欢喝点葡萄酒的,可每次喝酒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酒?有什么讲究?”市场上有30-50万种不同的葡萄酒,你全了解全记得住啊?这时身边再有那么几个装逼的一抖逼格,他们就俯首称臣成了跟随者,要么也去考个WSET,要么每每都要向装逼大师们请教,活生生被奴化了。


第三类人最可爱,怎么喜欢就怎么来,拉菲?来,掺点雪碧。木桐?来,大杯干了!


这种人又分为两类,一类将口感不讲出身,喝得爽,慢慢喝杯杯干,管你啥出身,关键是要好喝,这类率性之人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大有人在,另一类就是三四线城市,讲的是任性,拼酒,一开始口感很重要,后面只追求不上头。


目前很多酒庄主销售还比不上美容店老板


2015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额大约380亿元(编者:此数据只供参考),从进口数据来看一共有30万个SKU,而实际上中国市场上存在SKU超过50万个。


按30万个SKU来计算,平均每个SKU销售额不到13万,还包括加州乐事这些卖了1200万支的单品。


也就是说,中国葡萄酒市场是畸形的,那些开这酒庄那酒庄的,实际上还不如一个妹子开的美容店。当然,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过去若干年里中国消费者全当了信息不对称的傻逼,一瓶欧美市场才1-2欧元的红酒,在中国就要卖出10倍20倍以上的价格,想想凭什么?凭什么我们消费本来就比欧美国家要高得多,凭什么我们不能过上和欧美家庭一样的生活?那就必须有互联网经济来冲击这个畸形的市场了,互联网将消灭一切以不对称信息来获取暴利的行业,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在未来五年将会进入一个大洗牌!


WSET是八股文考试?中国葡萄酒教育何必那么复杂?


客观上讲,葡萄酒确实可以分为装逼和与率性的,比如法国葡萄酒,基本上都是小酒庄(编者:法国也有一些产量过5000万瓶的大厂),百年传承,当然近年也有很多败家子传承不下去了卖给中国买家。这些酒庄的产量本来就有限,一年搞不好就那么几万支。所谓物以稀为贵,小酒庄多了,也就成了装逼对象。就是要品一品的,所以WSET这种证书就应势而生了。


WSET就是八股文考试,就是要组织到这酒庄到那酒庄去听这个故事那个故事品这款酒那款酒,左听右喝连吃带捎的,这些小酒庄的酒就卖光了,这么看来,WSET实际上就是一个销售组织啊!


可大众认的是什么?你让大众在喝葡萄酒的时候听上某个某几个装逼的人端着酒讲上大半个小时讲上一餐饭?喝个酒需要这么累吗?烦死了。我请朋友吃饭喝酒一般就讲三句话:一,这是哪里的酒?二,这酒外面卖2000多啊!三,要配着牛羊肉喝啊。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就着牛羊肉喝才有味道!这就是率性酒,有啥好装的嘛。


未来5年,中国将普及大众葡萄酒!


相比过去三年,中国进口葡萄酒价格已经下降不少,象山姆会员店能买到跟免税店一样价格的原支装进口奔富系列,大商超能买到家庭装100元以内国内灌装的国外品牌酒。中国葡萄酒产业在未来五年将会有一次大洗牌,最终的格局将划分为:


1.单品爆款所占领的家庭餐酒市场;


2.城市小资群体(特别是女性)引领少量的SKU(葡萄酒/起泡酒/香槟)的市场;


3.继续装逼的部分市场份额。


在这三种市场中,葡萄酒大众化是最有想象空间的,美国用了20年不到的时间普及了红酒,中国家庭未来五年能否普及上红酒?我觉得是完全可能的,澳洲最大的酒庄有一款利乐装的红酒,3升和5升即将进入中国,200多元就够一个家庭喝一个月。如果中国葡萄酒市场都由这些大酒庄以高品质低价位来冲击,一定是七零八落,最终受益的当然是消费者了。至于装逼的,你说啥他都不会听的,他们会继续装逼,为小酒庄们摇旗呐喊。


说什么都得说微信,吓你一大跳的是,大家打开微信的“扫一扫”,调到封面,然后拿起身边的一瓶红酒,对准红酒正面的那个酒标扫一下看看有什么反应?原来,微信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提供了红酒识别功能,为葡萄酒大众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工具,当然,敏感一点的应该明白,这就是未来红酒电商的入口啊!以后喝酒,用微信扫一扫,酒标,你就不会郁闷那些什么品酒师的口水了,什么酒,配什么喝,多少钱,马上买,一切就这么简单!


再过五年时间,中国从三四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家庭每晚吃饭都能喝上高品质低价位的葡萄酒,欧美人用多少钱喝什么酒,我们就能用差不多的价格喝上酒的日子并不远。葡萄酒取代白酒黄酒成为80/90后的“加饭酒”,因为他们开始成为葡萄酒最大的消费者及拥护者。